访三湘故里寻中华文化 三年五班 孙含章

发布人:新闻 发布日期:2022-06-14

        泱泱中华,多少苍茫历史;浩瀚神州,几度风云变迁。每当读到华夏五千年间的恢弘故事,我都心生景仰。我问妈妈,为什么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,又如此源远流长。妈妈让我去读万卷书,去行万里路,去自己用心寻找答案。

        这不,清明时节,我和妈妈便踏上了回湖南探亲祭祖之旅。

        “遥遥三湘,滔滔九江。”妈妈的老家就在潇湘北部的汨罗江畔。这里山青水秀,风景怡人。

        今年清明恰逢上巳节之期,对于上巳节这个大家有点陌生的节日,在汨罗这里却家喻户晓。“三月三,荠菜煮鸡蛋。”这是外婆每到上巳节前后就会念叨的话。来到汨罗,果然看到街头小巷有许多卖荠菜煮鸡蛋的小贩。妈妈给我买了鸡蛋,又在路边摘了一支兰草,然后兰草沾着水点了一下我的额头,告诉我这是一种传统的祈福仪式,也可以用放了兰草的水来沐浴,这便是九歌中提到的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”。

        祭拜过先人之后,我来到碧波如黛的汨罗江畔。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平静的水面,我在涟漪间似乎看到婉若惊鸿的洛神在碧波间翩然起舞,峨冠博带的屈原在江岸踟蹰咏叹。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屈原就是在这里写下了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这样的千古名篇,而后沉江殉国。现在每逢端午,大家都还会在江畔划龙舟、抛棕子来纪念他。

        翌日,我又随妈妈乘车探望亲人,然后前往岳阳楼。古色古香的岳阳楼静静地矗立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。走进一楼,巨大的屏风上雕刻着《岳阳楼记》。我细细读着范仲淹的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仿佛看到一位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的大学士正在纵意长吟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忧国忧民精神流芳百世。

        回广州之前,我们又来到游人如织的岳麓山。在古木参天、浓荫蔽日的山道一侧,我看到一座庄重典雅的巨大院落。我好奇地绕过去一探究竟,原来这便是有逾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。一千多年以来,这座名满天下、英才辈出的书院经七毁七建,却至今仍有书声琅琅。从正门一路看去,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、“纳于大麓,藏于名山”、“学达性天”、“忠孝廉洁”等碑匾处处暗含着立德求学的指引,书院的学规更是严格而影响深远,是我们后辈需要学习的榜样。书院后有一座半掩映在枫林间的重檐亭子,上书三个鎏金大字“爱晚亭”,只可惜现在不是深秋,看不到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盛景,但亭内有块大石碑上俨然刻着毛主席手书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。我读着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”的豪情,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、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,那笔走龙蛇雄浑自如的字迹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,我这才体会到了任岁月荏苒,中华风骨代代承传的真谛。

        我终于明白了,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,在深深的乡情和亲情里,在每年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清香里,在节日祈福的祭祀里,在岳阳楼脍炙人口的楼记里,在岳麓书院鎏金的楹匾里,在爱晚亭不朽的石碑里,在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不忘的传承里,在我们每个铭记历史的人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