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烈之士陆秀夫 六(2)班 丁梓航

发布人:新闻 发布日期:2021-06-10

        清明时节,炎黄子孙皆祭奠缅怀先祖。而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岁月里,曾有着无数的先烈,他们保家卫国,忠烈而亡。他们不在乎死后功名,只为捍卫民族与国家的尊严。他们是,英雄。

        南宋末年,匈奴人在西征后,又挥师南下,势必夺得中原土地。在这破家、灭族、亡国的紧要关头,南宋的皇帝只苟且偷生,一味屈膝投降,一句“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”便是其时的写照。乱世出仁杰,一批节志之士决意维护国土顽强抗敌。陆秀夫便是其中之一。宝佑四年,十九岁的陆秀夫赴京应试,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,其后仕途顺利,一路升迁。为官多年,陆秀夫始终以“吾侪当思报国,相勉为天下第一等人物,方不负此举。”为宗旨。

        德佑二年三月,元军围临安,南宋年方四岁的恭宗赵显出城投降。陆秀夫则机智地保护两位皇子,从宁波取海路潜往福州;随即拥立赵罡为帝,是为端宗。

        可南宋小朝廷在元军步步进逼的形势下,先是南迁广东,后又移居海上,四处飘零。端宗景炎三年四月,赵罡在碙州突然溺水,惊吓而亡,群臣皆叹元数已尽欲散去。突然,一把慷慨坚定的声音穿过了百官摇摆的身影:“度宗皇帝赵显一子尚在,将焉置之?古人有以一旅一成而中兴者,今百官有司皆具,士卒数万,天若未欲绝宋,此岂不可为国耶?”陆秀夫铿锵的话语,打动了文武百官。于是,在陆秀夫的主持下,群臣又拥立八岁的赵昺登基。后陆秀夫为左丞相,辅佐朝政,总揽军国大事。六月,南宋小朝廷又迁至广东新会以南80里的海上崖山,并设立行宫和军营,作为抗元据点。陆秀夫内调工役,外筹军旅,多次挫败了元军的进攻,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。

        帝昺样兴二年,该来的还是来了。元将张弘范率兵两万南下,从南北两路向宋军夹攻。宋军被迫焚毁了岸上的行宫和军营,移师海上,二十余万军队和民兵布置在一千多条木船上,并用绳索环接,形成一个个方阵,然而却被元军切断了淡水和柴薪的供应渠道。二月六日,元军攻破船阵,陆秀夫见大势已去,拔剑对着元兵大吼一声,接着驱赶家人蹈海,随后跪对九岁幼帝赵昺说:“国事至今一败涂地,陛下当为国死,万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辙。德佑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,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!”言罢,抱起腰系玉玺的小皇帝,缚在自己背上,纵身跳海殉国。随行的士兵、宫女、太监以及百姓皆纷纷跳海,誓死不做元军的俘虏。

        这就是历史上以悲壮激烈著称的崖山海战。南宋王朝至此终结。

        帝昺样兴二年二月七日黎明,崖山脚下浮尸无数。

        至元十六年,在忽必烈称帝十六后,宋,亡。

        至元十八年,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的文天祥,拒绝了元朝的招安,从容就义,宋朝势力就此全灭。

        “崖山之后再无中华”不是一句简单的感叹,是数十万忠烈之士血肉铺垫的悲壮与凄凉交织的历史。

        疾风知劲草,乱世识英雄。纵观陆秀夫的一生,始终贯穿有一种精神,就是无论担任什么职务,身处什么境地,他都能以国事为重,忠于职守,至死不渝,坚持民族正气到底。他的死,是为国尽忠,他有与国与民荣辱与共生死同命的情怀;有为国忘家,万死不辞的炽烈感情;有着决不向入侵者屈服的浩然正气;他为自己赖以休养生息的家园、土地,付出了生命。而陆秀夫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,深受中国人民世代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仰。